欢迎光临 睿再保创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官方网站!
 CHN  |   EN
险法智人网
智者思考
您的位置:首 页 ->> 智者思考 ->> 阅读详细
为上海保险交易所的发展献策--‘’组建上海国际保险人协会‘’的设想
作 者:孙鸣岐 金怡钟        所属工作机构:        摘 自:

摘要:

上海保险交易所(以下简称保交所)于201511月获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2016612日正式开业,由保监会直接管理。 上海保交所的经营范围为:为保险、再保险、保险资产管理及相关产品的交易提供场所。

保交所自成立以来脚踏实地为中国保险市场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新数据时代中国银保监会的监管助手。20166月,监管部门把建设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共同体运营平台的重任,交给了刚刚开业的保交所,经过100余天的奋战会战,12月平台按期顺利上线,保交所获得了2016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特等奖这一殊荣。《“健康上海 2030”规划纲要》同时明确,以上海保交所为平台,推动商业保险、医疗卫生服务、健康大数据等资源的对接和整合。

20173月,保交所成功组织9家保险机构搭建联盟链,从功能、性能、安全、运维四个维度验证了区块链在保险征信方面运用的可行性。保交所建立了SAAS系统,为近300多家中外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提供系统交易、系统管理服务。保交所为保险资本投资中国产业提供了桥梁。

纵观全球,300多年来在众多国际保险机构中,有著名的伦敦“劳合社”和伦敦“国际保险协会”,以及“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 Inc”等,就是至今仍然没有一家可称之为“保险交易所”的保险机构。笔者希望通过本文鉴史明今,探讨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保险中心的过程中,如何使上海保交所走向世界?如何使上海保交所树立起全球保险交易中心的引领地位?

 

笔者建议应当依托上海的国际化大城市地位首先组建一家“上海国际保险人协会”,为上海保交所走向世界奠定必要的国际化基础。

 

组建“上海国际保险人协会”的设想

一.建设上海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

1国家管理部门对设立上海保险交易所的决策

2010626陆家嘴金融论坛, 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宣布筹建中国第一个保险交易所。上海正在与国家主管部门沟通,并已取得了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支持,在上海建立再保险市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保险资产产品及其衍生产品,建立服务于保险资产及其衍生品交易的保险交易所。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亦在同一论坛上回应说, 保监会原则上支持在上海筹建保险交易所。上海保交所的设立, 主要由上海市金融办和中国保监会直接牵头和沟通。

据《中国保险交易建设研究》课题组组长、上海复旦大学保险系主任徐文虎教授披露:上海有意建设中国保险交易所“图谋”已久,2010年前上海保险理论界就构建中国保险交易所展开了专题研究。200912月,由上海市金融服务办与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组成了《中国保险交易所建设研究》联合课题组,经过一番努力,最终形成《构建中国保险交易所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海可以说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竞争秩序最好的保险市场。在上海建立保险交易所,具有在业务基础、市场环境、发展前景、建设经验等多个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如2010上海世博会带给工业、建筑业、旅游业、运输业的巨大推动力,上海国际金融、航运中心建设需要相应风险保障需求,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带来政策支持等。上海是金融产品最为丰富、最为集中的市场,产品创新活跃、金融机构集中,金融资源聚集效应十分明显。目前,上海已经建成股票、债券、黄金、商品期货、钻石、货币、外汇、航运、产权等20多个金融要素市场,这些市场在运营机制、组织架构、运作方式、交易形式、政府监管等方面都与保险交易所存在共性,能为保险交易所的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成熟经验。

 

2. 决策者对“上海保险交易所”的设想

目前,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及中国的台湾、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保险公司以多种形式已经在上海开展业务。截至20105月底,上海共有103家保险公司、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298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 进入中国展业的外资再保险公司达到6, 其中包括瑞士再保险、慕尼黑再保险、苏黎世再保险、劳合社、美国通用再保险等国际巨头, 中国本土的再保险公司有中国再保险公司一家。    

  根据周延礼会后对媒体的介绍说, 上海保险交易所将是一个建立以风险对冲机制为基础、以统一IT技术作为支撑的交易平台, 并需要统一标准化的财务结算、保险理财和标准流程等支撑。上海保交所将主要以开展再保险交易为主, 可能会比照劳合社的做法, 具有较强定价能力的优势,可以有序地引导市场价格, 使得费率取得一定条件下的统一,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规范财险市场秩序的作用。

   上海保险交易所与北京保险交易所“两者完全不同。上海保险交易所应该属于真正的交易所性质,重大项目的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团体类人身保险,保险公司之间、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之间的重大再保险项目, 都可以在这个平台实现挂牌交易,保险交易所还有保单转让功能。此外,保险交易所今后还将开发相关衍生产品交易,如国际上通行的“灾害期货”、“巨灾期权”、“巨灾债券”等交易, 使巨灾风险证券化, 将保险市场风险向证券市场分散和转移。

 

二.何谓保险交易所  

依笔者的保险从业和研究来看,保险发达的国家也没有什么成熟的“保险交易所”。根据近期内,国内专家和学者们对国外保险交易所的描述,笔者认为保险期货、保险债券和保险证劵化等那都是新兴的保险衍生品,而不是国内外保险界长期从事主要保险业务,即直接保险和再保险业务,因此那些是离我国还相当落后保险业现实太远的东西,不是我们目前需要创新和发展的东西。

一位瑞士再保险专家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书面采访时表示, 成熟保险市场上的保险交易是将保险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的金融交易平台, 并与期货或证券交易所相关联,参与者不仅有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 还有证券投资者、投行、财产理赔服务公司和风险管理顾问等机构。但是,那也不是如我们理解的像证劵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那样的保险交易所。

此外,投资于保险业的股票和债券, 通过证券化和保险衍生品,将特定的保险风险更为直接地转移给投资者等的资产运作方式,也不是保险交易所的概念,而是跟风险投资的概念相近。

就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经营最成功的、历经三百多年长久不衰的伦敦“劳合社保险市场”,也不能称之为“保险交易所”,因为它也不是一个保险交易所的概念,而是世界上安排再保险的一个最好的场所。

 

(一)“纽约保险交易所”的教训    

1.美国人把“劳合社”误读为“劳合社伦敦保险交易所”

由于美国发明了各种“交易所”,所以他们把模仿伦敦“劳合社”组建的保险市场亦称之

为:“纽约保险交易所The New York Insurance Exchange – NYIE”。由于劳合社并不是那么容易仿制的,该交易所开门营业后不久就又关门了。纽约是世界上金融保险最发达的市场之一, 他们都搞不好所谓的保险交易所, 那我国保险界凭现有的国际化水平,笔者认为目前是无论如何没有能力去做好这件事的,需要建立一个国际保险人协会作为基础,逐渐过度到保险交易所。

1980331日,美国纽约保险交易所在纽约金融区的约翰街(John Street59号开业,是一家非股份公司的保险人的社团组织,类似英国的劳合社,交易所的承保组合是由个人、公司、合伙人等组成,由各承保组合承担一份保单中一定比例的责任。申请成为承保组合的成员,必须交付创业资本355万美元,如要承保多种业务则最少还得交付655万美元,并必须经该所理事会审查批准。到1983年底,纽约保险交易所共有承保组合43个。交易所经营的业务主要限于本国的分保业务,即将原来分保给外国的保险业务,尽量由纽约保险交易所吸收,以减少外汇的流出。同时也吸收国外的保险业务,以增加外汇收入,纽约保险交易所企图与英国劳合社相抗衡。

其交易方法同样是只准客户通过保险经纪人向承保组合投保,保险经纪人把投保单交由一个或数个承保组合签署承保份额,待承保安排完毕,再交到中央处理所取得保险单编号,然后由承保组合准备保险合同,并以承保组合的名称出具保险单。为确保保单持有人的利益,交易所还专门设有一个保证基金,用以支付破产的承保组合未付的保险赔款。

由于该交易所承保人的数量不足,在世界保险市场上的声誉远不及英国劳合社。交易所的业务,绝大部分是再保险业务,直接业务极少,而且开业后业务经营一直亏损,直至1986年才开始获得利润。然而交易所为了促进保费收入的增长,极力鼓励承保人多接收业务,但承保人又忽略了业务质量,结果接受了大量质量欠佳的业务,造成了高额的赔付率。到1987年就有5家承保组合相继宣布破产,交易所的主管人员就召开了管理委员会的特别会议,经过投票决定,立即停止接受新的保险业务,这个风行一时的保险交易所也就夭折了。

近年来,紐約州負責保險業務的最高官員韋恩認為,紐約州比其他各州更適合成立保險交易所,因为該州曾在1980年代創立的保险交易所,虽然功虧一簣沒有成功,但允許該交易所設立的法律仍在。他们对1980年代該交易所設立不成主因的解釋,是當時參與的公司,並沒有被要求需要足夠的資本,而且他們也不完全了解他們所面臨的風險。此外,當時的保险市場尚未成熟,保險業者無法索取足夠的保費,以涵蓋他們的風險,並且把它轉之獲利。

 

2.美国人要搞“保险证劵交易所”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為創造就業機會與鞏固紐約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紐約州州長帕特森(David A. Paterson)宣布將師法倫敦劳合社保險交易市場,設立國際性的“保險證券交易所”。該交易所將專門從事複雜風險(complicated risks)的保險,像颶風地區的油井設備、可能成為恐怖份子攻擊目標的高樓、或者引發會計醜聞的企業董事。此类風險其實很難投保,因為他們难以預測,而且引發的後果通常相當嚴重。因此,这类风险通常只有到倫敦劳合社,或者百慕大和都柏林等地的交易所,去購買有关的保險產品。

目前,在劳合社約有50%保險業務是來自於北美,帕特森希望藉由设立“保險證券交易所”把上述商機可觀的保险生意留在國內。紐約州的州長宣稱,這是重建紐約州經濟的既大膽又具有決定性計畫的一部分。他們相信最終該交易所將創造23千個工作機會。韋恩補充说,1980年代保险交易所未能成功的情况与現今的形势已大不相同,现代對沖基金和其他非傳統金融公司的興起,他們對巨災風險等新穎的保險產品深具興趣,这些都有助於平衡他們投資資產的配置。

 

3.计划重启“纽约保险交易所” 

始于1980年而结束于1987年的“纽约保险交易所”被国际保险界公认为是一场灾难,然而恢复保险交易所的想法,在2007年就由纽约保险主管Eric Dinallo首次提出。20101月纽约州州长大卫帕特森David Paterson在一次演讲中再次提出一项倡议,要在曼哈顿重新建立一家保险交易所,以类似于劳合社伦敦市场的方式来运作,因为据悉从世界各国汇去伦敦劳合社保险费中的一半是来自于美国,他们认为这么大量的美国保险费完全可以由纽约的保险交易所来收取。新任纽约监管机构负责人詹姆斯J•乌瑞恩提案,重新启动纽约保险交易所,创建一个美国式的劳合社将是伦敦的竞争对手,是一个备受业界关注的故事。

2010122日,来自50多家保险公司、国家机构和行业团体的主要负责人会见了纽约政府保险部的官员。以玛丽亚Filipakis为特别顾问的纽约州保险局,负责监督正在由保险行业中50家最大公司的代表进行审议的该项计划的进程。该组织总共大约有80人组成,包括来自最大的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经纪公司,以及同行业中一些高管如来自于伦敦劳合社、怡安保险、美亚保险、瑞士再保险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等和其他有关人员。201039日,由七个州共同任命了一个工作组,该工作组将会在四月底提交筹备纽约保险交易所初步的可行性报告,以帮助当局作出是否重启关闭了超过20年的纽约保险交易所的决定。

仿效劳合社的纽约保险交易所将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地位,州法律将赋予保险管理者广泛的具有自由裁量权的监管手段。该交易所虽然尚未有开张日期的计划,但已确定其总部定将设立在纽约市,其后勤技术操作系统可能会放在纽约州的北部。至2019年,美国在各州建立了健康险交易所,纽约保险交易所也发布了具体的重建方案。

在过去的400年以来,纽约一直没有一家能与伦敦劳埃德相当实力的保险交易所,因此最近纽约州计划设立一家具有竞争力的全球性的保险交易所,其目的旨在补充现有的“劳合社伦敦保险交易所”的再保险和通常复杂风险的超额再保险,例如处于飓风区域内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可能成为恐怖袭击的高楼大厦,以及可能被财务丑闻所指责的公司董事们。詹姆斯•乌瑞恩认为现在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是政府要如何做,才能使保险交易所取得成功。

 

(二)伦敦保险市场

英国伦敦是世界上公认的国际金融和保险中心,有发达的保险市场,但是却没有一家保险机构被人们称之为“保险交易所”的。伦敦保险400年前就已存在,并在19世纪发展繁荣,反映了当时英国在航运,保险和造船等行业的主导地位,使得伦敦成有可能为全球主要的金融和保险中心。至今伦敦仍然是引领着国际保险和再保险的保险市场,其业务的核心是国际货运险、船舶险、飞机险、巨灾险、责任保险和再保险,以及承保世界上某些最大、最复杂和独特的风险。还有英国本土的汽车险和伦敦的大量寿险业务。  

伦敦保险市场拥有众多的保险和再保险公司、劳合社的辛迪加、保赔协会和保险经纪人,世界上最大的20家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都在伦敦设立了分公司或子公司。美国是保险和再保险业务的最大提供者,伦敦吸引了美国向外再保险业务的20%,以及美国到国外购买直接保险业务的 50%

伦敦有 40,000个保险从业人员,在英国其他地方还有10,000个保险从业人员,极大地集中了保险承保和保险经纪方面的经验、资本和各种支持服务。2006年英国保险费总收入 242亿英镑,差不多是1999年的两倍,其中:劳合社138亿英镑,占57%;国际保险协会89亿英镑,占37%;保赔协会P&I clubs 15亿英镑,占6%

伦敦市场还有一个重要的竞争优势是,伦敦的承保人和保险经纪人具有世界上其他地方所没有的超高的专业水平,以及承保人与保险经纪人专业的分工非常明确。承保人专注于承保业务,而由经纪人则到国内外去寻找客户,两者的角色从不混淆,辛迪加和保险公司决不会招募很多的保险营销员或者保险业务的代理人。 在伦敦保险市场上不管是在劳合社的辛迪加、国际保险协会或者其他保险公司内,被公认的那些有资格当“首席承保人”的专业人士,以其长期从事承保业务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可以根据不同风险的情况,确定不同的保险条款和费率。然后伦敦市场上的其他保险商,或其他国家和地区保险市场上的承保人,也会接受这个条款和费率,而予以跟进,承保一定的份额。伦敦市场上的保险经纪人也知道各个辛迪加和保险公司的长处、特点及声誉,从而会有目的地去寻找那些有能力作为首席承保人的专业人士,与他们商议保险业务,并随时整合各辛迪加和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以求全部完成投保业务的安排。

 

. 劳合社保险市场

1.英国劳合社Lloyds不是保险交易所

英国不仅有很多的国际性保险公司,还有以个人为承保人的劳合社。劳合社是世界闻名的保险组织,但严格地说她不是一家保险公司,而是一个社团。劳合社有承保人(即个人投资人)20,145人,组成几百个承保组合(辛迪加Syndicate)。 每个承保人(投资人)必须保证持有15万英镑的个人资产和37,500英镑保证金(数字时有变动),并负有无限清偿的保险责任,即一旦所缴保证金不足以抵偿所负责任时,要以个人财产抵付。英国就是通过它的国内外保险公司和劳合社,在国际保险市场上取得业务而收取大量保险费外汇。

300多年前,“劳合社Lloyds”起源于“爱德华•劳埃德Edward Lloyd”的咖啡馆,船东们在那里能够遇到拥有资金、可为他们的船舶提供保险的人士。但是劳合社不是一家保险公司,也不是一个“保险交易所”,其本身是不接受保险业务的,只为其成员,包括出资的个人和出资的公司(历史上只允许个人投资,近十年来才接纳公司投资),提供承接保险业务的场所,由劳合社成员,组成的辛迪加从劳合社保险经纪人那里承接保险业务的市场(实际上只是在一个大楼里承接保险业务的几十个辛迪加)。劳合社市场内的辛迪加,他们是既竞争又合作地开展业务,其中相当大部分的业务是通过共保的形式来承接的,一般都会由不止一家辛迪加按一定比例一起承担同一笔业务。截止2008 12 31 日,劳合社市场拥有51 家管理代理公司和80 个辛迪加。

劳合社拥有能在逾70个行政区域提供承保服务的相关许可证,可以依照当地的法律法规,接受来自逾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保险业务。劳合社2009年税前利润为38.7亿英镑, 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其中36%的业务来自再保险, 23%的来自财产保险, 20%的来自人员伤亡保险, 其他承保业务包括海上保险险、能源险、汽车险、航空险等。

 

2.劳合社承保业务的操作方式

劳合社大楼的门可不是谁都可以进的,只有那些经过劳合社特许的保险经纪人,即可以被称之为:“劳合社保险经纪人”的保险经纪公司的经纪人,才被允许进入劳合社大楼,手持来自世界各地客户委托,投保险风险的详细资料和“承保条Underwriting Slip”,去面见劳合社大楼内辛迪加(承保组合)中的承保人,安排保险。劳合社经纪人要找到擅长承保该类风险的某一辛迪加中的承保人,即“首席承保人Leading Underwriter”,与其面对面的商谈,确定该辛迪加愿意承保险的条件和费率。然后经纪人将这些条件反馈给客户,经纪人在客户和辛迪加之间经过几个来回之后,一旦被保险人和保险人双方达成保险条件,首席承保人就在“承保条”最后的空白处写明愿意接受的保险份额,签名并盖上辛迪加的章。然后经纪人再将除了首席承保人承保份额外的业务,安排给其它感兴趣的辛迪加或伦敦“国际保险协会International Underwriters Association IUA”的会员公司,或其他保险公司的承保人,即称之为“跟进承保人Following Underwriters”。

    业务安排结束之后,经纪人将承保条提供给“劳合社保单签署中心Ins-sure”(以前称为Lloyds Policy Signing Office -LPSO)。劳合社保单签署中心则根据承保条上的承保条件和费率,以及各个承保人,包括劳合社辛迪加和其他保险公司,承保的不同份额统一签发劳合社的保单,并由劳合社保险经纪人寄送给客户。然后劳合社保险经纪人负责向客户收取全额的保险费,经纪人在扣除经纪人佣金之后,将净额支付到“劳合社保费清算中心Lloyds Central AccountingLCA”。该机构根据参与该风险的辛迪加和其他保险公司各自承保的份额,将保费划至各承保人的账下。

发生保险事故后,客户将事故信息和索赔资料提交给劳合社保险经纪人,经纪人再去面见首席承保人,协商事故处理的方式和赔偿的金额。在首席承保人确认索赔的有效性和赔款金额之后,其他跟进的承保人一般不会对索赔案件的处理提出更多的异议。然后“劳合社理赔中心Lloyds Claims OfficeLCO”会遵照首席承保人的赔偿决定,从参与该业务的各辛迪加和保险公司的账下将赔款划拨给劳合社保经纪人,然后再由经纪人将赔款转交给客户。

 

四.建议组建“上海国际保险人协会Shanghai International Underwriters Association - SIUA

    20年前,笔者曾经参与经营管理香港招商局在伦敦的“伦敦保险人协会-ILU

成员所属“苏格兰狮保险公司Scottish Lion Insurance Co.,Ltd.”和伦敦劳合社保险经

纪公司“富讷斯-海达保险经纪公司Furness-Houlder (Insurance) Limited”,因此对伦

敦的保险市场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亲身的体会。

由于伦敦劳合社有世以来一直主要是由个人投资的保险市场,她崇杨的是由个

人的全部资产来承担无限的保险责任,即无限责任制。劳合社本身虽然只是一个提供保险场所的市场,但是内部管理比较复杂,内部规章制度(所谓Byelaw)很多,我们要学习她十分困难,30年前美国尝试的失败也证实了这一点。   

 

1.伦敦“国际保险协会The International Underwriting AssociationIUA

在伦敦还有一个与劳合社实力相当,而且同样历史悠久的伦敦“国际保险协会”,她也不是保险交易所,而是伦敦另一个保险市场,俗称为“保险公司市场”。可惜这个协会并不被我们国内各界人士所熟悉,而且没有引起我国保险监管部门、专家和学者们所重视。依笔者所见,该保险协会才是我国保险业有可能仿效去组织的一个保险市场,为此笔者建议我们可以借鉴伦敦“国际保险协会”成熟的经验,在上海组建“上海国际保险人协会SIUA”。

伦敦国际保险协会成立于19981231日,是由“伦敦国际保险和再保险市场协会London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and Reinsurance Market Association - LIRMA” 和“伦敦承保人协会Institute of London Underwriters - ILU” 合并而成的。其聚集了伦敦保险市场中各主要保险公司的海事和非海事承保部门代表的机构,在一个大楼里承接保险业务。

“伦敦承保人协会”是在海洋,航空和运输保险方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4年。自19世纪50年代起,海上保险公司的高级成员已在皇家交易所附近的耶路撒冷咖啡馆和牙买加酒馆举办非正式会议,讨论保单和共同关心的其他事项。18827月经提议正式成立了“伦敦承保人协会”,两年之后协会在伦敦皇家交易所设立了办事处。原“伦敦国际保险和再保险市场协会”是于1960年代确立的,并于1970年代起支持非水险和再保险的承保业务。

 

2.伦敦国际保险协会的宗旨 

伦敦国际保险协会是世界上最大的整体销售保险和再保险公司代表的组织,它旨在促进和加强国际保险和再保险公司在伦敦或通过伦敦经营保险业务的商业环境,提高伦敦的商业效率,将继续推动实施改革的过程和整个市场的电子接口的实现,推进市场的专业知识和创新发展。这些工作包括设计和优化新程序用以定位、索赔、会计结算,并首选推广使用研究开发咨询委员会的标准数据格式。一个专业的秘书服务处维系着众多承保人和核赔委员会,并为全体会员的利益提供有用的技术支持。伦敦的保险业务主要来源由国际保险经纪人的网络,与客户的联系也主要通过保险经纪人。

 

3.伦敦国际保险协会的机制

伦敦国际保险协会的成员是企业组织,即各保险公司而非投资于保险业的个人,是在伦敦经营或通过伦敦经营保险业务的国际大型跨国保险和再保险业公司。众多保险公司中的承保部门集中在一个大楼里办公,承接保险业务,而且其业务也是由该组织认可的保险经纪人(即保险经纪公司)所提供的,在操作方式上与劳合社基本相似。伦敦国际保险协会并没有公布其成员保费收入的统计数据,因为所有数据都可能低于公司市场实际的贡献,因为不是所有国际保险协会成员承保的业务,都是使用伦敦市场管理部门(即劳合社保单签发部门Xchanging Ins-sure)来处理的,国际保险公司在伦敦的分公司不是向“联邦安全署Feder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 FSA”而是向内政部的管理部门提交报告的,而且不同的保险公司对伦敦市场的保险业务有不同的界定,并不专门具体统计在伦敦市场的业务情况。那些国际保险公司可以提供数千亿美元的承保能力,即接受风险的能力。伦敦国际保险协会代表的是批发保险和再保险公司,而“英国保险业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British Insurers”则主要代表的是零售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

伦敦国际保险协会是一个协会,是一个保险市场,但不是一家保险交易所。其代表在伦敦经营的保险公司,虽然独立于劳合社,但又与劳合社有业务的合作,一笔保险业务可以同时由劳合社的辛迪加和协会中的承保人共同承保。协会与“劳合社市场协会LMA”的合作密切,共同经营包含保险公司和劳合社市场成员的一个跨市场的团体。

 

4.伦敦国际保险协会的会员

1)普通成员:协会的正式成员可参与协会的治理和经营,并有投票权。普通会员的资格是开放的,国际保险和再保险公司只要在其所在国持有经营执照均可参加。实际上,大多数普通成员倾向于在伦敦或通过伦敦从事经营保险业务。39 家普通会员代表了伦敦保险公司市场承保的绝大部分业务。

2)非正式会员:准成员可以参加该协会的年度大会,但没有投票权。他们可获得基本的公告信息服务。

3)合作成员:20031月推出,协会配合伦敦保险市场组织,为“正在清理in run-off”的保险公司或其普通成员提供专业服务。合作成员没有投票权,但可以获得协会的服务信息,也可以酌情参加协会委员会的一部分活动。还有一些为伦敦市场组织的变动,或为普通会员提供专业服务的关联会员。

 

5.伦敦国际保险协会的利益

协会对伦敦保险市场的变革带来影响和利益,协会给予保险公司经营上的支持,支持伦敦保险市场上的公司发出同一个声音。协会提供信息和调查研究成果,支持面向市场的活动。

协会改进在伦敦做保险业务的效率,优先发展市场经验和创新,影响公共政策和合规发展,培育经纪人团体和其他客户利益有关人之间的联系。

 

6.伦敦国际保险协会的管理

同业委员会:代表和法律委员会,教育和培训委员会,财务、市场和总务委员

会。

市场委员会:非水险技术委员会,水险技术委员会,市场改革委员会。

下属委员会:市场委员会,航空技术委员会,非海事技术委员会,海事技术委员会,市场改革委员会,贸易委员会,法律和监管委员会,融资、市场和一般应用委员会,融资、预算和行政委员会。 

 

7. 伦敦国际保险协会会员的优势

会员从市场改革中获得影响力和利益,得到咨询和会员通知,并确保会员的观点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会员均有机会参与设计和实施“会计和结算”、“电子索赔”、“电子配售”等工作,并通过网络与其他成员分享经验。会员可从市场统计、指导、承包、索赔以及其他执业委员会(包括IUALMA)获得良好的建议以及各种出版物(如,书面模板),用以培训会员的员工。共同保险人协会会议能够提供给会员一个更加安全的、更好的争议探讨的机会。

协会持有劳合社保单签署中心25%的所有权和股东否决权,有机会和有能力对其治理方式产生影响。协会的服务检讨委员会会公示保单签署中心的核心服务,包括价格、质量和范围、仓储,会计结算和解决方案等。将由所有普通成员构成的董事会,在规定日期内确定协会的分红以及其他受益,包括从保单签署中心享有25%所有权中获得的利益。

协会的目标是关注协会成员的问题。协会代表其成员的利益在伦敦市场发出同一个声音,向英国和国际监管机构、立法者发表意见,包括联邦安全署、欧盟和美国,还有其他行业机构,例如劳合社、“伦敦国际保险经纪人协会London &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BrokersAssociation - LIIBA”,研究开发咨委会,国际海事组织。协会的意见在各大重要资讯上总是被率先找到,并被舆论界所听到。

协会重视市场面向的工作,作为一个市场团体会得到足够的重视。协会将重视国际游说工作并能满足相关的测试,例如协会的声音将被国际保险市场听到,并将直接影响到协会会员的保险业务。协会的信息和研究,所有成员可以从常规通讯渠道获得市场简报、研究项目(例如人身伤害的研究、新出现的风险)、市场发展、市场问题、网络的机会、新闻摘要和教育宣传等资料,并能从协会的培训中受益。 协会的目标是把想法和最佳做法,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传递方式,与会员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公司一同分享。

 

最后,笔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也引进了不少国际性的大保险公司,截至2020年末,全行业保费收入47,762亿元,总资产23.3万亿元。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对保险的社会需求,特别是在补偿自然灾害、重大疫情损失,以及如何防灾防损方面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

目前在国家致力于建设上海国际保险市场的决策下,上海保交所的所有交易功能以及国际化进程应当分步骤实现,笔者建议应当首先引进国际上成熟的成功经验,然后再走创新之路。具体方案是:把在我国注册的中外各保险公司的主要承保能力集中起来,建设一个犹如“伦敦国际保险协会”那样的保险团体和市场,即“上海国际保险人协会”, 这不但可以满足我国社会的保险需求,同时可以规范我国保险业的经营管理,提高我国保险业的承保能力和再保险能力,培养出具有国际保险先进水平的人才,赶上国际保险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大大缩小我国与国际保险业之间差距,从而使上海的国际保险中心地位迅速被国际保险界及世界市场认可,为上海保交所执世界保险业发展之牛耳开辟道路。

 

五.后记

2011329日《中国保险报》报道,最近《国际金融报》记者,在英国伦敦劳合社(Lloyds)总部大楼,拜访了劳合社主席列文勋爵(Lord Peter Levene)。当记者告诉列文勋爵上海正在组建“上海保险交易所”时,劳合社主席就说:“如果行业的发展选择把下一个再保险交易所设立在中国,也有人愿意在这个市场上交易,劳合社愿意与之开展合作。”

但是他又告诉记者:“美国一再尝试建立再保险交易所,都以失败告终,这是因为行业决定了我们是否需要另一个再保险交易所。”然后他又说:“我上海的同事一直在研究和商议中国建立再保险交易所的想法,但就目前而言,我们并不清楚中国将采取怎样的行动,交易所会是什么样子,以怎样的方式运营,目前谈论这些还太早。”

 

孙鸣岐

上海恒量律师事务所/律师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中国海事仲裁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前英国注册保险经纪人

前英国劳合社保险经纪人

 

金怡钟

上海睿再保创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总经理

前上海亚太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创始人

2021年7月6日于上海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需要下载本网站内容者,需要载明本内容摘自睿再保创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官网www.shriic.com,并注明作者姓名及其单位,未经许可不可用于商业用途。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转载”、“编译”、“摘自”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险法智人网
地 址:上海徐家汇漕溪北路88号圣爱大厦906室
电 话:021-54510018
网 站:www.shriic.com
E-Mail:admin@shriic.com

沪ICP备20022172号
沪公网安备31010402009993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0-2024 睿再保创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www.shrii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博维数据
TOP